宁城支行以“全面走访”为桥梁,联结政银力量,重拾“背包精神”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服务温暖民心。从县委政府的统筹擘画到村组干部的并肩作战,从全面布局到全员参与的躬身力行,每一份努力都在书写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
政银同心织密网,服务送到家门口
“以前贷款得找担保人,跑两三趟还不一定成,现在银行工作人员主动带着pad来家里,现场就能办理授信,还没用找担保人,真是又快捷又方便。”右北平镇收粮户李大哥的话,道出了金融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。
“全县一盘棋,县镇村一张网”,这是宁城支行走访工作的鲜明底色。县长亲自主持全面走访启动会,15个乡镇紧锣密鼓跟进,1800余名镇村干部与宁城支行262名员工组成“走访先锋队”,80%的部室人员下沉一线,村干部熟门熟路当“向导”,银行人专业细致做“服务”,深入1607个自然村开展全面走访,做到“不落一村、不丢一人”。通过2100多个村村通大喇叭广播、村组微信群等渠道开展立体化宣传造势,确保政策信息直达农户,让金融服务从银行“独角戏”升级为多方共谱的“交响乐”,为乡村振兴、农民富裕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。截至6月末,累计走访行政村290个、走访农牧户9.79万户,通过精准匹配融资需求,帮助1.2万余户农牧户解决春耕备耕、牲畜养殖资金难题。
全面走访精准破题,信贷服务提质增效
“这60万元贷款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!”种粮大户老张握着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手,脸上洋溢着喜悦,“有了这笔资金支持,今年新承包的100亩地的种子、化肥、农机具就都有着落了,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!”原来,就在老张为春耕资金缺口发愁时,宁城支行“全面走访”服务队主动上门,按照标准化流程深入调研和精准评估,量身定制融资方案,仅用2天时间就办好了信贷手续。
全面走访通过标准化流程精准破解了“怎么贷、能否贷、贷款难”这些农牧户融资的“拦路虎”。客户有信贷资金需求时,不用再东奔西跑打听门路,政银联合组成的走访队会主动上门,让你清楚知道“有人帮着办贷款”;担心不符合条件白忙活?我们对照户籍底册精准筛选,确保资金专门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客户;纠结手续复杂、审批难?“交叉验证”把村里口碑、家庭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串起来,不用你多跑路就能摸清情况,符合条件快速放款。这一走访模式彻底革新了信贷服务,把银行柜台搬到了农家炕头、田间地头,让贷款从“求人办”变成“上门办”,从“程序多”转为“手续简”,真正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壤。
点滴行动显担当,温情服务暖乡村
存金沟乡的蛋鸡养殖场里,养殖户冯大姐正忙着给鸡群添饲料,看着满栏健康的蛋鸡,她满脸笑意的说:“宁城支行的50万元贷款太及时了!利率还比以前降了不少,一年利息少还近万元,扩建鸡舍、买设备的钱够了,年底准能多赚好几万!”此前她因养殖场扩建急需资金、无抵押物和担保人犯愁。宁城支行走访队了解情况后迅速响应,在村干部带领下上门对接,最终以信用方式确定合理授信额度,落实优惠利率政策,及时送上信贷资金,帮助她扩大生产经营。
为切实提升全面走访工作质效,该行针对不同客户和产业群体,推出定制化信贷产品,贷款授信期限由3年调整为5年,利率整体下调1个百分点,最高降幅达2.13个百分点,让利约7000万元,让客户切实享受到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。
走访中,支行员工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,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缴纳电费、捎买米面粮油;给返乡创业年轻人讲解信贷政策;耐心教独居老人使用手机银行和内蒙古农商e金融查询养老金余额;向农户宣传反诈知识,手把手教他们识别诈骗套路,提升防诈防骗意识...桩桩件件,看似琐事,却串联起了“金融服务+民生关怀”的暖心纽带,让“农信乡村一家亲”从口号变成实景。如今,宁城支行干部员工的身影活跃在乡村治理的多个角落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金融服务是本分,帮助乡亲是初心”的责任担当。
全面走访不仅是一次服务的下沉,更是一场与土地的深度对话和一场初心的回归。当更多农户靠着精准授信扩大经营、更多乡村因金融支持焕发活力,这幅由政银携手、干群同心绘就的画卷,必将在新时代“三农”发展的篇章里,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